生死时速,与心脏骤停掰手腕,ECMO再创生命奇迹!
转自沂蒙重症
很多人说ICU是离死神最近的地方
但对这里的医护人员来说
他们却是在微弱的光亮下寻找光明
ICU是一个与死神抢夺生命的地方
这里的医护人员深知
他们的每一次抢救
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2020年3月25日下午4点50,“7床心跳停了,立刻抢救”,一声呼喊打破了临沂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宁静,44岁的韩女士心脏骤停!
一向身体健康的韩女士近日出现胸闷、气短,来我院急诊科检查后考虑为重症心肌炎,徐勤亮主任意识到病情严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立刻联系重症医学科高宗炜副主任会诊,与家属沟通后收住重症医学科,经过积极治疗,韩女士已恢复大半,能吃能喝、精神头十足,她迫不及待的要求出院,不曾料到,突然呼吸心跳骤停,命悬一线。
10余秒内10余名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病人床旁。
周廷发主任亲自坐镇,组织抢救。高宗炜副主任,吴岚护士长率领全体医护人员,拚尽全力与死神展开激烈的争夺。
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尽管这在ICU是再常见不过了,但韩女士的病情,每个人都捏了一把汗。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韩女士仍然没有恢复自主心跳,在场的所有人表情开始凝重起来……
常规心肺复苏二十分钟,心脏不能复跳。
▲常规心肺复苏不成功,ECMO成了唯一的希望
高宗炜当机立断,决定为病人上ECMO(人工心肺)。在心脏剧烈按压状态下,常规的穿刺技术已无法实施,唯一的方法是血管切开。心肺复苏病人上ECMO,是巨大挑战。要在尽短的时间内,快速安全游离出腹股沟血管,每早一分钟转机,病人就多一份成活的希望。
快速消毒铺巾,手术快速进行中。一侧腹股沟无法暴露出血管,高宗炜带领手术小组转到另一侧,股动静脉很快分离出来,确认无误,快速穿刺,放导丝,逐级扩张,手指粗的股动静脉管道依次插入血管,置管成功。
▲快速安全的建立血管通路,是ECPR面临的最大挑战
台下ECMO机器已准备就绪,管道连接成功,随着黑色血液自体内缓缓流出,经过机器变成鲜红色血液,慢慢流回体内,流量逐步提升到2升,停止心脏按压。这才让在场抢救人员松了一口气。
据重症医学科周廷发主任介绍,ECPR是全球心肺复苏领域的热点。ECMO心肺复苏,简称ECPR,是指传统心肺复苏(CCPR)无效时,应用ECMO进行心肺复苏的救命技术。ECPR自主循环恢复可达到95%,存活率和神经功能恢复率与CCPR相比明显提高。
但ECMO也面临花费巨大、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并发症多等问题,严重者直接危及病人生命。
所幸,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殊死拼搏和抢救,ECMO平稳运转起来。紧接着低温脑保护,优化心脏前后负荷,合理抗凝,液体精细化管理,小心调整血管活性药物……
ECMO顺利装机,只是治疗开始,下面还有大量工作,容不得丝毫懈怠。
高宗炜副主任说,ECMO心肺复苏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步都决定成败。及时识别心脏骤停,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高质量的CPR是ECPR成功的基础。
最快的ECPR就是最有效的ECPR。缩短第一反应时间,缩短决策时间,缩短人员器材集合时间,缩短插管手术时间,缩短预冲时间,缩短ECMO后的耗时……越快越好!
需要强调,一支训练有素的ECMO快速反应战队,院前急救、急诊、心脏等科室的紧密协作,ECMO时机和指证的把握,是提高ECRP成功率的关键。
ECMO运转顺利并不代表医护人员可以歇歇了,恰恰相反,治疗才刚刚开始。要在ECMO为病人提供心肺支持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地去治疗病人的原发疾病,还要权衡ECMO、呼吸机等可能给病人造成的风险和受益。
任何一个环节差错,病人都可能失去生命。无论节假日,还是深更半夜,我们也是24小时在微信群里和值班医生护士随时沟通,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做到及时处理。
救治过程从头到尾,无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对病人都充满了煎熬。ECMO并不能逆转病情,它只是给即将塌垮的机体创造喘息的机会。高宗炜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ECMO不一定能活,但没有ECMO一定活不了。
▲病人满意的笑容,是我们不畏艰难困苦的最大动力
艰苦的的拼搏和付出慢慢有了回报。术后第2天病人清醒了,脑功能没受到损害,第3天呼吸机就撤机拔管了,病人开始能交流,能吃饭喝水了,心功能也逐渐好转,一周的精心治疗后,病人顺利撤除ECMO,手术修复血管。历经17天,病人转入心脏科康复。
出院之际,家属送来锦旗和感谢信。家属对医护人员说:“感谢你们,是ICU全体医护人员给了我爱人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们全家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ECMO成功凝聚着全体重症人的心血
病人说再见那一刻,是我最欣慰的时刻。工作三年来,我抢救的病人不计其数,看多了生死别离,我觉得人活着最重要。作为重症人,我们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精准的判断,还要有强大的内心。
当我们汗流浃背、拚尽全力后
再次看到病人舒心的笑容
那种感觉
我就是世上最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