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脏停跳45分钟到“重生”,他经历了怎样的医学奇迹
心脏停跳5分钟极可能脑死亡,
停跳30分钟一般就被认为已经死亡,
那如果停跳45分钟呢?
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创造了一次医学奇迹,展示了生命顽强。医院成功抢救一名心跳、呼吸停止45分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高难度地完成了: 心肺复苏不停止的情况下,ECMO准确穿刺上机! 呼吸机、ECMO、IABP辅助下,成功施行介入手术!
急危重症救治团队的默契配合,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且在抢救过程中,奇迹般地保证了患者大脑和肾脏的持续供血,避免了因心跳、呼吸停止,造成大脑和肾脏的永久性损伤。
此举,堪称急危重症抢救的奇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患者恢复之好,也是全世界罕见!
突发,经历死亡体验
这场奇迹的主角,是48岁的刘先生(化名),在此之前几天,他还是个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
某天酒后,刘先生忽然觉得烧心、大汗、呕吐,当做胃病治疗了两天之后,又出现了全身乏力、大汗、胸闷,住进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刘先生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左前降支近端多节段重度狭窄、闭塞,右冠脉多节段重度狭窄,回旋支远段局部显示不清。
总的来说,刘先生的心血管情况十分糟糕。
但刘先生的精神、饮食都比较正常,这给他和家人些许心理安慰。
谁知,晴天霹雳正在赶来的路上。
在调整身体状态,等待各项指标满足介入手术要求的过程中,刘先生却在一个傍晚,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电除颤后,恢复心跳的刘先生被紧急送入了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医生使用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但效果依然不好,刘先生的心脏情况很糟糕,随时会罢工。
此时的CCU家属休息区,刘先生的妻儿焦虑地不停走动, CCU的大门后,他们的亲人生死未卜。他们盯紧医生的每一次进出,生怕坏消息的袭来。
可糟糕的消息还是在当晚降临,刘先生的心脏不堪负荷,停止了跳动,随即呼吸也停止了。
跨越5分钟与30分钟的生死界限
心脏停跳5分钟,大脑就会因为缺血,缺氧造成脑细胞大量死亡,重则脑死亡,轻则成为植物人。而心脏停跳30分钟以上,临床就会宣布死亡了。
5分钟和30分钟,就好像是生命的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一边是生命的希望,一边是死亡的黑暗。
“嘀……”心电监护仪提示心跳停止。
这一声是生命拉响的警报,更是与死神战斗的号角!
从那一秒起,CCU的医护团队如同冲上战场厮杀的战士。
45分钟,5000次按压,力度和动作的衡量标准是他们的心,是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职业的尊重。
CCU主任张静依然记得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在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按压下,患者身体会大幅度起伏,此时ECMO团队要保证一针精准地穿刺患者动脉、静脉,为患者置入ECMO更是难上加难。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ECMO团队具有丰富的、为心脏重症患者使用ECMO和IABP等生命支持系统的经验,在困难重重中,他们用稳定的技术,成功完成ECMO上机。
ECMO转机30分钟,刘先生恢复清醒。
抢救宣告成功!
当天夜里,刘先生在呼吸机、IABP(心脏辅助装置)和ECMO(循环辅助装置)的辅助下被送入介入中心。
留德医学博士、冠心病二病区主任李牧蔚教授,在DSA团队的帮助下,顺利成功进行了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在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开通了血管。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逐渐改善。
走好万里长征的每一步
“心肺复苏成功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救治才是重中之重。”CCU主任张静在刘先生恢复心律、开通血管后,叮嘱所有医护人员,要更加关注他后续的治疗和护理。
“我们要给心肌时间!”张静主任把心肌细胞比喻成车间一群工作着的小人,心脏缺血就像是一棒子把他们都打蒙了。心脏恢复供血之后,也要给没有坏死的心肌细胞一个复苏的过程,IABP和ECMO就是在此时发挥作用,让心脏休息,代替心脏进行工作,让在这场灾难中幸存的心肌细胞有喘息的机会,慢慢恢复生机,重新开始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CCU心脏重症医护军团对刘先生进行精细化的循环管理、呼吸管理、镇痛管理、营养管理等,不断根据刘先生身体情况的变化调整药物的使用,加上“神器”——IABP和ECMO的支持,五六天后,刘先生的心脏供血越来越好,心功能逐步改善,身体也在慢慢恢复。
刘先生在心跳恢复的第三天拔出了气管插管,使用的ECMO在辅助循环9天后完成了它的使命,IABP也在使用14天后顺利撤机。刘先生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成功转出重症监护室,转入心内科病房继续恢复。
12月28日,刘先生康复出院,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再次回归了他的家庭,家属的信任和医护人员的努力又一次战胜了死神。
来源:郑州大民生
记者:彭虎 艺天
通讯员:邢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