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重危症救援中心
Heavy dangerous sickness rescue center

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接受ECPR复苏后神经系统结局的系统评价研究



第三十二期


2


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接受ECPR复苏后神经系统结局的系统评价研究


Neurologic Outcomes after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Assisted CPR for Resuscitation o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Michael M. Beyea,et al.Resuscitation.S0300-9572(18)30343-5

Doi:https://doi.org/10.1016/j.resuscitation.2018.07.012




文献回顾



 研究背景


心脏骤停的年发生率可达0.1%(约合1730万人),是导致死亡的一大主要原因。与院内发生的心脏骤停相比,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大大减低(9.8 vs 23.8%)。院外心脏骤停(OHCA)后生存率与诸多因素相关,例如旁观者CPR、除颤仪的使用及低灌注持续时间。尽管近期有研究表明存在OHCA后生存率得到改善的趋势,但其仍存在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最小生存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CPR期间应用VA-ECMO可有效地增加心输出量。研究表明,OHCA患者应用ECPR可大大改善其生存结局。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建议可将ECPR选择性地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


此前的系统性回顾研究证明和强调接受ECPR可改善患者生存结局,但其将OHCA与院内心脏骤停(IHCA)患者均编入一组,忽视其独立的混杂因素及其所存在的不同结局。



研究目的


本篇系统性的回顾研究旨在揭示OHCA患者接受ECPR后的生存率及其神经系统的结局。


研究方法


1)检索策略

数据库:MEDLINE®和EMBASE®电子数据库,OvidSP搜索界面

时间范围:1947年-2016年7月5日

入选人群:应用ECMO复苏的OHCA成年(≥16周岁)患者

图1:纳入研究的程序步骤及系统性回顾入选标准



2)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①记录OHCA成年(≥16周岁)患者数据;②应用“ECPR”或相似的检索词;③应用传统CPR(CCPR)或其他生命支持方案;④记录住院结局事件


3)数据获取

全文的细节评估由两位独立作者完成(MB, BT),数据收集应用标准化数据收集工具EXCEL。


4)研究偏倚的评估与纠正

本研究采用渥太华纽卡斯尔(Newcastle-Ottawa)标准对研究质量进行评估。8项研究特征被用于偏倚评估:ECPR组的代表性、CCPR患者的选择、ECPR应用的准确定义、研究前期初始数据的缺失、ECPR和CCPR组的可比性、结局评价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进展的持续时间、定义患者发生结局事件的准确性。半定量的星级评价标准(最高值8)需≥6。GRADE评价体系被用于评价证据质量和推荐力度。


5)结局事件

主要结局事件:患者出院时的神经系统状态,应用格拉斯哥-匹兹堡的脑部表现评分(Glasgow-Pittsburg Cerebral Performance Score)。格拉斯哥 - 匹兹堡的脑部表现分类(CPC):CPC 1(表现良好)、CPC 2(中度脑部功能障碍),CPC 3或4、死亡、CPC 5均代表神经功能恢复差。


次要结局事件:住院死亡率、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ECPR应用标准、ECMO参数(插管时间、插管部位、灌注支持、ECMO期间的支持手段及附加的干预措施)、ECMO相关并发症。


6)数据分析

应用Cohen’s kappa系数评价受试者的可信度。应用I2-statistic评价研究异质性。应用Shapiro-Wilk检验证实样本量和出院患者神经功能间的线性关系。所有数据分析均应用SPSS®Statistics和Review Manage。



研究结果


1. 纳入研究流程描述

共有7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2篇为队列研究,63篇为病例系列报道,无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未纳入研究原因为:①未包含心脏骤停或OHCA患者;②数据重复;③未记录出院结局。附加排除原因包括:样本量过小、缺少VA-ECMO组、包含小儿患者等。


2. 纳入研究NOS评分

12篇队列研究中,8篇文献NOS评分≥6分(表1)。表2详细总结12篇队列研究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3. 纳入研究基线资料

12项队列研究共有3100名患者,其中970名患者(31.3%)接受ECPR,平均年龄范围为40-60.2岁,男性患者占比范围为76.9%-90.4%。7篇研究报道可电击复律心律,6篇研究报道心脏骤停原因。

表3详细总结纳入的12项队列研究的患者基线资料

4. 主要结局事件-神经系统状态

在纳入的12项队列研究中,11项研究报道出院患者神经系统状态。与CCPR组相比,ECPR组出院患者生存率与神经功能恢复率大大提高(8.3-41.6% v.s 1.5-9.1%)。(表4


52项研究(11项队列研究与41项病例系列报道)报道出院患者神经系统状态。接受ECPR的OHCA患者中,0-71.4%的患者出院时神经系统功能的良好恢复。(表4

4. 研究的样本容量与接受ECPR的出院患者中具有良好神经功能结局患者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的样本容量<100时,样本容量与接受ECPR的出院患者中具有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的患者百分比间有显著的相关性(beta系数-0.21; 95% CI -0.40, -0.02; p=0.03),但在研究的样本容量≥100时,其两者间不具相关性(beta系数-0.02; 95% CI=-0.15, 0.11; p=0.59)。




研究讨论


本系统性回顾研究揭示以现有的研究结果而言,OHCA患者应用ECPR仍具有一定局限性,仍需要具有合理实验设计及大数据分析的研究支持,且需要专业技能培训、多学科协作及专业的数据收集及分析系统的支持。


①目标人群的选择具有显著差异性,生存结局具有异质性,接受ECPR患者具有固有的选择偏倚,这些对于结局汇总与meta分析而言都是不利的。在研究设计上,观察性队列研究缺乏随机性,对于ECPR患者的选择具有主观性,易导致生存结局的偏倚;


②有限的研究表明ECPR应用存在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为插管部位损伤,严重出血与下肢缺血,ECMO相关并发症如插管意外脱落及回路故障。正确识别及将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被认为是有效及安全应用ECPR的关键;


③缺乏相关ECPR培训、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生及团队、缺少基础研究的配套设施;


④不同机构间ECPR入选标准、实施方式、ECPR后支持及护理存在很大差异。



结论


ECPR的实施方案与患者选择标准具有显著异质性,这导致接受ECPR的OHCA患者的生存率及神经系统结局存在显著差异性。受研究样本量及实验偏倚的影响,现有的关于ECPR的优势认知存在言过其实的现象,仍需要大样本及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



本期文献回顾


齐嘉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编辑 | 李勇男

 审校| 楼松

来源:体外生命支持分会ChELSA(侵删)

2018年7月29日 18:16
浏览量:0
收藏